行政審批改革後,一個項目法定審批時間是6~8個月,實際耗時卻為12~16個月,最慢的竟然用了31個月!
  這樣的調研結果,讓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周鋒大為吃驚。
  去年年底,為了瞭解簡政放權後企業的切身感受,九三學社上海市委進行了一次針對企業家的調研。本以為企業家們會為減負紛紛叫好,結果卻發現,政府的權是放下去了,但是企業的負擔卻並沒怎麼減少,個別情況下甚至還有增加。
  “會不會是政府簡政放權的力度不夠?”這是周鋒當時的第一反應。
  事實卻並非如此。據統計,在調研實施之前,上海已開展五次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審批事項從2027項減至601項,減少逾七成。上海還取消了30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少五成以上。
  為了找出問題所在,周鋒和他的同事們又進行了多次調研。最終,第三方中介機構這個“真凶”終於浮出水面。
  新一輪調研發現,隨著簡政放權的不斷深入,行政審批的門檻越來越低。但是,評估、鑒證、意見書、技術性檢查等第三方中介事項卻有增無減,在行政審批之外又攔起了一個高高的門檻。
  “一個產業項目,企業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竣工驗收,需要9~20項中介報告,整個流程長達300多天,涉及12個委辦局、20多個科室,經手150多人次。僅‘設計文件’審查環節,企業需要報送的中介報告材料就多達90~100多份,堆起來有1米多高。”在此次調研結果基礎上形成的提案材料這樣寫道。
  “第三方機構往往是商業或半商業性質,出評估報告是要錢的,往往費用還不低。最後的結果就是,企業辦事時手續沒怎麼少、跑的路沒怎麼少,時間確更長了,費用也更多了。這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簡政放權的積極效應。”周鋒說,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個案,但是它卻很能說明問題。
  “說白了,這就是‘假放權’。”對現在許多第三方中介機構背後的貓膩,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賴明一針見血。
  賴明解釋,現在許多行政機關的權力的確是放給了中介社會組織,但很多中介機構實際上就是行政機關下屬的事業單位、改製後的企業或者利益第三方,所謂的“放權”其實就是把權力從自己的左手交給右手。如此一來,行政部門的審批少了,能拿出好看的數字。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需要辦的事情並沒有明顯減少,並且許多審批權力還搖身一變,跳出了政府的殼,沾上了市場的邊,收費的自由度更大了。
  賴明建議,除了減少行政審批,對第三方中介事項也應該進行清理,能砍掉的堅決砍掉,不能砍掉的也一定要交給市場,第三方社會組織中間也應該引入真正的競爭機制。
  周鋒和他同事的調研報告,被九三學社中央確定為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重點提案之一。他表示:“給行政審批改革的效果挑刺兒,不是在反對簡政放權,而是希望它能更有效。”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原標題:假放權真放水 “紅頂中介”蠶食改革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f31jfrb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