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質。(新沂檔案館提供)
  【人物檔案】
  1938年7月,孔憲質加入八路軍系統的青年救國團開始革命生涯。1946年9月,他被任命為中共宿北縣縣委組織部長。建國後,孔憲質先後在新沂、泗陽等4個縣擔任主要領導。孔老離休前任徐州市紀委副書記,去年6月去世,享年96歲。
  孔憲質保存下來的部分日記本。陳婧 攝
  1935年3月19日,孔憲質寫下第一篇日記。
  1935年3月份的一個夜晚,在徐州新沂的小村莊裡,18歲的青年孔憲質暗下決心記日記,以鍛煉意志。孔憲質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改、文革等國家巨變的每一個時期,他的身份也從鄉村青年、地下黨到蘇北地區革命及解放後重要領導人。動蕩和戰火從未讓他動搖寫日記的決心,哪怕只找到一個小紙片,也要堅持記日記。日前,揚子晚報記者在新沂市檔案館看到了孔老的日記,總共132本,有的是本子,有的就是日曆或者粘貼的紙片,據統計達300多萬字,跨度長達60年。
  18歲小伙記日記勵志 60年記了300餘萬字
  如今的新沂市窯灣古鎮以古樸的風格,吸引遠近的訪客。但80年前,這裡還稍顯偏僻。1934年,17歲的窯灣小伙子孔憲質剛結束6年的小學學習。自幼就立志有一番作為的他一邊在家務農一邊上私塾。1935年3月19日晚上,他翻到以前寫的日記,但後來又停下了。“這點小事都不能堅持,還立什麼大志?”孔憲質當晚訂本子寫下第一篇日記,並告誡自己堅持下去,以衡量自己的毅力。
  這第一篇日記現在保存在新沂市檔案館。日前,記者在檔案館看到,日記封面已經殘破,紙張泛黃變得很脆薄。日記以毛筆豎排寫正楷,字體端莊工整。每一篇日記都記上當天的天氣,同時寫明農曆和公曆的日期,內容包括生活、學習、思想狀態等各個方面。
  在查檔室,記者看到了幾十本日記,編者按照年代歸類造冊。本子有大有小,有記在日曆上,有的是自製的本子。據檔案館工作人員米振明介紹,他們徵集的孔老的日記從1935年到1996年總共有132本,達300餘萬字。
  跟隨日記迴首那段難忘歲月
  1 徐州失陷前,鄉親們冒著敵機轟炸半夜奔逃
  因為年代特殊,所記文字總烙著那個時代的印記。1935年正是日軍緊鑼密鼓侵華的前夕,這個鄉村青年憂慮自己前途的同時,也不忘要為國出力的大志。他努力讀孫中山等人的書籍,聽身邊青年講剿匪事跡,親眼目睹700多名災民涌作一團,等著施粥。每天的所見所聞都出現在日記里,也在刺激著孔憲質的心靈。
  1936年7月,孔憲質考取了省立公費學校運河鄉師,夢寐以求刻苦讀書,但校園已經不復平靜。1937年9月22日,他用日記記下了日軍飛機前來掃射的情形。“天將十時,有敵機兩架至校低空旋轉,用機槍四處射擊,時我們躲至堰南亦甚妥,但飛機仍旋轉,且只不過一二丈高,堰邊民眾亂奔,我方覺不安全勸其不要動。”10月19日,又來三架投彈敵機,“先投彈於東北方向,又投於車頭房共四五枚,炸泥地約三尺深,田禾盡成灰燼。但聞機槍聲如炸豆,彈聲震耳”。孔憲質在日記里稱,同學們變得惶惶不安,自入校來,從沒像這次這麼懼怕過。日軍頻繁轟炸,學校已經完全無法正常上課,有人開始建議遷移去別處上課。
  1937年11月20日,上海失守,戰火摧殘得這個校園日漸凌亂。11月22日其日記中記載,學校住滿了傷兵,學生們自發組織救亡團體,校長打算帶學生逃亡。
  到1938年1月,學校正式解散,校方已經沒有力量組織學生分散,只有各人自謀生路。隨後戰火越燒越烈,透過孔憲質的日記,記者看到了徐州淪陷前夕一個小村鎮的慘狀。
  5月14日到16日,敵人已經打到孔憲質家鄉30公裡外。從前線退下來的軍隊,不斷傳來慘烈失利的消息。17日夜,孔憲質所在的全圩人都沒敢睡,半夜奔逃,他也帶著家人躲避。天上敵機轟炸不斷,地上車馬老幼奔突,亂成一團,已炸死20餘人,傷的也不少,房屋被炸被燒。5月19日徐州失陷。
  2 21歲參加青年救國團,開始革命生涯
  徐州淪陷後,孔憲質也跌入了迷茫的黑暗。學校解散,他回到家發現不少鄉親都準備當順民,有的自己當了漢姦還拉上別人當。一時間名目繁多,土匪蜂擁趁機搶劫,各派系打著抗日的旗號,招收青年學生,擴充自己的勢力。國民黨散兵游勇和土匪結合,有的甚至組織維持會,投靠日本人。因為讀過不少書又有社會活動能力,孔憲質在家鄉已經小有名氣,不少幫派拉他入伙,但都被他拒絕了。斷不能背棄名譽和國家尊嚴,他痛下決心,“能外出就外出,不能出去就組織地方游擊隊,總不能當亡國奴”。他一定要找到一支真正抗日的隊伍,參加救亡。
  孔憲質的筆下,地方一片混亂,戰亂、匪患和災害,逼得有志青年必須闖出去。不願在家窩著游手好閑,孔憲質和同學們爬上開往徐州、河南的火車尋找共產黨。他在日記中說到,在運河鄉師,開始從進步學生那裡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共產主義。他東奔西闖往往因為過不了敵人關卡,只得又返鄉。他把這一時期的日記命名為“亂投”。直到1938年7月後,他找到了八路軍系統的青年救國團,加入其中。利用教書的身份作掩護,同時組織青救團的活動。21歲的孔憲質成為中共地下工作者,開始了革命生涯。
  3 日記和合影幫助戰友確認烈士身份
  抗日戰爭結束不久,解放戰爭的烽火再次燃起。1946年9月,孔憲質被任命為中共宿北縣縣委組織部長,負責地方武裝方面的建設。不管生活如何顛沛危險,孔憲質都沒有放棄記日記。他說日記從來沒想過給別人看,更沒想過會成為歷史的佐證。上個世紀80年代,新沂縣黨史辦在研究很多革命同志的經歷和宿北地區解放活動,多次從他的日記中找到記載。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日記還幫助革命同志趙存禎確認了烈士身份。趙存禎在抗戰時曾擔任宿北運河區副書記兼區長。1944年趙區長帶領著二中隊去徵糧,被人告發,經過窯灣時被日本鬼子扣留並殺害。但趙存禎其實是他的化名,從1940年離家後,就沒有和家人聯繫過,其他同事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情況,以至於犧牲了40多年,依然搞不清這位烈士的原籍和真實姓名。恰巧孔老日記中記錄了趙存禎的情況,他還保存了1944年同趙存禎的合影,並且認識和他一起南下的同志,這才逐漸得知趙存禎是河北人。1983年,孔老將照片交給新沂市黨史辦公室。黨史辦把照片寄往河北各縣查詢,終於弄清他是邯鄲人,原名李東林,家中仍有妻女。家屬終於找到親人李東林的下落,特意找孔老感謝。
  建國後,孔憲質先後在新沂、泗陽等4個縣擔任主要領導,日記中記載了全區交通、運輸、航道等各方面的材料。這部分日記也被收藏在新沂市檔案館里,成為新中國後社會建設的重要史料。
  這些珍貴日記是怎樣保存下來的?
  怕被髮現用暗號 藏在鍋房埋地下
  在新沂市檔案館,記者發現孔老很多日記都是寫在掌心大的小紙片上,工作人員把它們一張一張粘起來。孔老曾跟徵集檔案的人員說,一開始參加革命,乾的是地下黨,常常有家不能回,吃住都沒有定處。他們在敵人空子中奔波,還經常要突破敵人封鎖線,到日本鬼子占領區窯灣鎮里及周圍活動。但他仍堅持在小紙片上記,不過萬一被敵人發現,可能就有生命危險,他就以代號記內容和活動地點。
  這些日記他都奉為至寶,走路、睡覺、行軍都帶著。即使這樣,臨時記的小紙片也不能全存在身上,保存成了件難事。他把以前的日記埋在親戚家鍋房裡,新寫的偷偷存在親戚和同志家的角落處,之後過很長時間感覺安全了再去取。但他的日記往往成了“禍端”。據孔憲質的老戰友鄭浣萍回憶,宿北縣淪陷前,孔憲質把日記交給鄭的妻子侯玉美,藏在她家鍋臺洞里封上泥。後來地方保長知道了,問侯玉美替誰藏的東西,侯玉美不說,遭到一頓打罵。
  動蕩的戰火中,他小心保存的日記還是免不掉遺失,埋起來的或者模糊不清,或者就找不到了。他記得有一次藏了不少次的日記但再返回去,只找到了一張煙盒大的紙片,上面記著孔憲質到淮北去時,一位中央巡視員同志和大家談到全國形勢的內容,孔憲質一直珍藏。孔老說:“現在看起來這些內容沒有什麼價值,可是在那時被封閉的情況下獲得的消息,是多麼鼓舞人心啊。”
  歡迎社會各界向江蘇省檔案館提供檔案徵集線索,聯繫電話025-83591838
  本期協辦
  徐州市檔案館
  新沂市檔案館
  本期撰稿人
  江蘇省檔案局 袁光 蔡紅
  徐州市檔案局 陸江 劉亞青
  新沂市檔案館 董桐榮 米振明
  揚子晚報 陳婧
  鳴謝
  徐州市民俗學會副會長 張瑾  (原標題:132本,300萬字,日記記錄60年曆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f31jfrb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