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東南大學教授華生。
  11月15日,《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公佈,提出積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我們早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了。”一位大型石油國企的員工李明告訴記者,作為一家上市國有企業,除了控股母公司的國有資本絕對控股之外,相當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於社會資本。
  一位不願具名的民營企業主表示,看到《決定》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不清楚已經存在多年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下一步該如何實現,自己是否有更大的機會與國有企業競爭。
  國企控股母公司將發展混合所有制
  “國資委對國企監管很嚴格,如果企業做不了的項目,就要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擇服務商。”李明透露。此外,作為石油企業,在開采、煉化等眾多環節,均有民營資本甚至外資進入,尤其是工程服務,比如設備檢修等方面目前已經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讓社會資本公平進入。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認為,《決定》確實提到了積極發展混合經濟,但沒有說在混合經濟中國有資本不一定占主導地位。
  “目前確實有很多國有企業是事實上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了,尤其是那些已經上市的國有企業。但是,作為上市國企的控股母公司並沒有上市,而是國有獨資,不是混合的。”華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決定》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最大意義在於,把國有企業控股母公司發展為混合所有制。此外,還有一些沒有上市的國企獨資的國有企業,如鐵路、軍工等行業的巨無霸國企,市場化程度不夠高,也要把這部分國有資本發展為混合所有制。
  以中石油為例,2013年三季報顯示,中石油集團持有中國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A股約1580億股,占總股本1619.2億股的97.6%。數據顯示,中石油集團擁有絕對控股權。
  華生稱,作為上市公司中石油的控股母公司,中石油集團是國有獨資,作為上市公司來說,中石油更像一個國企,因為其控股母公司一家獨大,大股東說了算。所以說,如果其控股股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話,特別是在控股比例方面,如果國有資本不一定占主導地位的話,那麼,這個改革意義深刻。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不要讓國有企業完全退出,也不要把民營企業擠壓得沒有生存空間。和諧共存,這才是發展混合經濟的目的。”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非首次提出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說法,並非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
  9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儘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範帶動效應,併在推進結構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早在1997年十五大報告中,也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十六大報告更明確“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表述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根據國資委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引入民間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占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的57%。據媒體報道,因國資委監管的110多家央企母公司凈資產太大,混合所有制國企主要出現在地方國資和中央企業的二三級子公司身上,絕大多數中央企業在母公司層面仍是國有獨資企業,且沒有一家有民資入股。
  專家認為,從目前《決定》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後,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將受到鼓勵。
  ■ 對話
  華生:民營資本將有更多機會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不一定會變小
  11月15日,《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後,一位民營企業主表示,“總感覺民營資本是有機會的,但是,還不知道是否真正的好機會。”著名經濟學家、東南大學教授華生認為,民營資本將有更多進入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機會。
  不一定削弱國資控制權
  新京報:讓上市國企的控股母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普通人有何影響?
  華生:對普通人沒有太大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國企分紅比例,才會影響到普通人。此舉主要是對民營資本的影響較大,它們有更多進入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機會。
  新京報:現在運行的政策有哪些問題?
  華生:《決定》體現了一種改革思路,要進一步搞活經濟。因為國有企業的投資效率一般比較差。
  新京報: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會削弱國有資本的控制權嗎?
  華生:乍一聽似乎會削弱,實際上不一定。這次《決定》有一個新的點,就是重視國有資本。實際上,從國有資本的角度講,混合之後,不一定就會變小。就像一個國有企業要上市,上市之後可以發展得更大。混合不一定對國有資本不利,反過來,國有資本封閉經營,很沒有效率,反而可能會越做越小。
  新京報:實際上讓國有資本在市場競爭下,也許會發展壯大?
  華生:對,哈佛大學基金、淡馬錫基金等,實際上都是國有資本,現在都發展很好。
  員工持股要防止“內部分肥”
  新京報:目前有很多企業是允許員工持股,那麼,這次《決定》里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與過去有什麼不同?
  華生:員工持股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要慎重,特別是在壟斷性的國有企業,處理不好就會變成企業“內部分肥”。在最初的國企改革時,是鼓勵國企員工持股的,但是,後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內部員工特別是企業裡面的幹部占有絕對優勢,就演變為國企員工瓜分國有企業,於是就禁止員工持股。後來,又允許國企員工持股,再禁止入股……反覆進行了很多次。
  新京報:能舉例說明嗎?
  華生:比如,中石油允許其員工先入股,幹部也入股,那麼,其他人就沒有資格了,心裡會不平衡,可能大家意見很大。後來禁止員工持股,併成功上市,其職工可以和市場投資者一樣,去購買中石油股票。
  新京報:現在提出了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是因為時機成熟並可以處理得很好嗎?
  華生:具體用意究竟如何,目前從《決定》還看不清楚,有待觀察。是允許職業經理人持股?還是作為股權激勵的一種形式?還是像改革初期那樣,大規模允許國企職工入股呢?目前從《決定》看不出來。但是,都要認真研究。如果普遍員工入股,會變為“內部分肥”。如果允許職業經理人入股,處理不好的話,也有問題。  (原標題:混合所有制將向國企母公司延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f31jfrb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